分享好友 我来回答我要提问 知识问答首页 频道列表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是怎么样的?

待解决1回答148点击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是怎么样的?



离问题结束还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暂无最佳答案    我来回答
(一)种子的休眠

种子的休眠一般有两种类型,即强迫性休眠和生理性休眠。

强迫性休眠是指种子缺乏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等条件而不能发芽,如果条件适合就可以发芽,也称外因性休眠。如紫荆、合欢、枫杨、雪松、金钱松、侧柏等种子的休眠多属此类。

生理性休眠是指种子即使给予适宜的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必须给予特殊处理才能发芽的现象。许多温带树种,如银杏、蔷薇、桃、梅、榆叶梅、海棠、琼花、山楂等的种子的休眠属这种类型。这类种子由于秋熟后很快遇到严寒气候,如当时萌发,就会遇到冻寒而淘汰,长期下来就形成了固定的种子休眠特性,是种子对周期性变化的环境条件的适应。

从生产角度看,虽然休眠对种子的贮藏非常有利,但给播种育苗却带来困难。如果种子不经过处理,则播种后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不利于管理,直接影响到苗木的产量和质量。为打破休眠,使休眠种子迅速、整齐地发芽,必须了解种子生理休眠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生理休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种胚发育不全 这类种子的形态成熟常先于生理成熟。当种子采收时,虽然种子已脱离母株,但种胚发育尚未完成,胚需要继续从胚乳吸收营养,生长发育直至成熟。如银杏、欧洲白蜡、冬青、七叶树、香榧等。

(2)种皮(或果皮)的阻碍 由于种皮等的坚硬、致密、具蜡质等的特点,造成不透气,不透水,从而阻碍了外界水分、氧气等的传递,抑制了胚的萌动。此外坚硬的种皮还对胚根的伸长产生机械阻碍作用,使胚根难以突破种皮而不能发芽。如刺槐、皂荚、云实、桃、梅、核桃等。

(3)种子内抑制发芽物质的存在 如:牡丹在胚轴中,红松在种皮中,女贞在果肉中,杏在胚和胚乳中,均有抑制发芽的物质。有些种子的休眠还可能与生长调节物质如赤霉素和抑制物质的平衡有关。

(二)催芽

催芽是针对种子休眠特性,人为采取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或用化学、机械方法处理种子,从而打破休眠而使种子正常发芽的措施,可以加速消除种子发芽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催芽可以缩短出苗期,使出苗整齐,提高出芽率及苗木的质量。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低温层积处理

低温层积处理方法前已述及,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人为模仿温带地区植物种子秋季脱落,经冬季低温到第二年春季萌发的自然过程。

层积可使坚硬的种皮逐渐软化,种皮透性增强。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从而能保证层积期间种子呼吸所需,促使种子内含物向有利于发芽的方向转化,其中种子内发芽抑制物如脱落酸等含量逐渐降低以至消失,发芽促进物质如赤霉素、激动素等含量上升。同时在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也开始降解,脂肪、蛋白质含量下降,各种酶活性增加,可溶性物质增加。此外,一些种子的胚也能发育成熟而完成后熟作用。层积温度范围在1~10℃左右,以2~7℃为最适宜。而有效的最低温度一般在-5℃,有效的最高温度为17℃,如超过17℃,种子常不发芽而转入被迫休眠。且温度过高,微生物的活动加剧,不利于种子贮藏。而温度过低,种子易发生冻害。层积时间因树种而异,一般在1~6个月左右,如杜鹃、榆叶梅30~40天,海棠50~60天,桃、梅、杏等70~90天,蜡梅、白玉兰等100天以上。在低温过程中如适当给予高温(15~25℃)的短时间处理,可提早达到催芽效果。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